Herstoria

一群女权主义者的亚历山大学院



中年男子图鉴

本期我们推送一篇关于日常生活的男子图鉴的文章,本文并非单纯为了批判“男性”,而是试图对日常生活中被“豁免”甚至是被“忽视”的性别暴力和微冒犯进行甄别和批判,让无意识秉承男权的人(有意识秉承男权的人自然就没救了,不在讨论范围)知道这些行为所受到的反馈以及行为本身的问题,并引发大家反思和重构日常语境中的性别交往文化。

作为女权主义者,你会和身边的人谈女权么?

在如今的中文网络,无论是微博、知乎还是微信朋友圈,“女权”似乎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,很多人了解女权的方式主要依靠好事者摘取只言片语的“激进女权”言论去脑补女权,由于某些负面特例的存在,很多人不敢去了解女权,进而形成更大的偏见,最终导致恶性循环。

女权主义者是否反对金庸?

2018年10月30日下午,金庸(原名查良镛)于香港病逝,享年94岁。作为红遍两岸三地的武侠小说家,金庸的影响力在当代几近无出其右。 金庸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正式进入大陆市场,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,00后等新生代也许未必看过金庸的小说,但各种版本的金庸武侠剧,想必是很多人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。


《江湖儿女》——在循环时间中书写女性

艺术是现实的反应,就像逆流而上的鱼儿,它似乎是反向的,但是,站在它的前面或者上面,你会看到,它是不断前进的。《江湖儿女》所呈现的,大概就是一种奇特的艺术,这不是一部电影,从而也不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——应该说,《江》是一个完整的样板房,它里面包括了很多元素,而女权主义的元素确实是可被挖掘的,这体现了女性受难及其反抗之源。到底是谁握住了谁的笔,来进行女性的书写?


女性的外貌焦虑:外在美和内在美之辩

编者按: 关于女性“内在美”与“外在美”的讨论热度长盛不衰,在这二者之辩中可能我们会在道义上选择“内在美”但内心仍有一定的犹疑:女性真的可以拒绝“男才女貌”的俗套格局吗?当女性在追求“女才/财”的同时真的能无视“女貌”的诱惑吗? 今天我们herstoria的AI编辑陆贽(是的我们是个有AI的编辑部)会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,也欢迎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谈谈你们的看法!